很多人说陈云不讲究"吃"。其实不然,陈云是很讲究"吃"的。
陈云讲究吃十分得体。早些年在商务印书馆,职工们就发现陈云吃饭很有规律,每餐定量,不多不少。问及他时,他就说:"吃饭是应该有节制的啊。"陈云有一张很容易背得下来的食谱,随着时代的不同,食谱的具体内容也会变动,但总是大同小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陈云的菜单是:早饭稀粥、馒头、花卷,再加一点咸菜;午饭、晚饭炒菜,肉、蛋极少放,基本为素。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他的菜单也有了微调:早餐豆浆、面包、果酱和稀饭;午餐一个肉菜、一个蔬菜;晚饭一份蔬菜、一个烧豆腐;主食米饭。世易时移,变之宜矣。然而陈云就是这么"顽固"。陈云其实把他那张简单的菜单看得很重:他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仅仅为了吃饭。
陈云讲究吃很有质量。陈云身体很差,工作又劳累,很多人建议为他补充营养,增加蛋白质,以提高身体抵御能力。有时会有好心的领导、干部和厨师意外地在饭桌前端上一盘海参、燕窝、鱼翅之类的营养滋补食品,但无一不被陈云坚决退回。陈云的饭桌上很少见大鱼大肉。陈云有他的观点,"粗茶淡饭"并非不养人,只要调节合理,就是最好的饮食。他强调科学的营养结构。素有"植物肉"之称、物美价廉的豆制品是陈云的座上客,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各种身体调节功能的、助消化的萝卜、冬瓜、苦瓜等,也被陈云相中。当然,一素到底未免有失偏颇,必要的动物蛋白也不可或缺,陈云就此也安排了一个荤菜,考虑到晚上通常活动少,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遂将其安排在午饭时食用。为避免浪费,陈云每餐的饭量都是用秤称的。
陈云不仅自己吃得合理,还力求百姓吃得好。他知道杭州豆腐做得好,外观又白又嫩,吃起来口感也好,就建议上海的师傅到杭州取经,回来后将上海豆腐质量加以改进。他谈到豆制品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时说:" 1937年,我们接应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到达乌鲁木齐。那时尽管条件很艰苦,我们还设法挤出点钱来,保证大家每天有豆腐吃。三年困难时期,吃饭都很紧张,别说肉鱼蛋了。城市居民有许多人因为营养不足得了浮肿病。当时全国有 1亿城市人口,每年拿出30亿斤大豆,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样就先在大中城市每人每天供应 1两大豆。用这些办法解决了城市副食供应问题。这件事对改善城市人民的生活关系很大。"
陈云讲究吃得安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云曾几次回青浦老家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他从来不住饭店,而是住在当年与自己一同开展农民运动和地下斗争的战友陆铨生的普通农舍里。吃的是粗茶淡饭,每顿饭只有两小碟菜,喝的是农家大麦茶。
陈云吃饭最反对浪费。早在延安时期,由于日军轰炸延安,中央组织部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山坡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家叫西北菜社的饭馆,经常招待那些跑来延安寻求救国道理的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地区一些官员富豪的子女。他们不习惯延安生活的艰苦,跑到饭馆要了很多菜,为了摆阔气经常没吃多少就扔掉。为此,陈云非常反感。他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批评了这一现象,并说:"吃饭要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渍,用干净明亮的盘子当镜子照。"他列举延安人生活的艰苦,每人每天三钱油、五钱盐,吃菜自己种,粮食很紧张,肉食要靠各单位养猪来解决。所以,要坚决杜绝浪费现象。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变质。
(原载《新民晚报》)